
梅雨結束之後,耀眼的陽光與大海終於宣告夏季正式來臨!不過,在夏天出遊最讓人擔心的就是「颱風的影響」。好不容易訂好機票,滿心期待地等著出發那天,卻在天氣預報中聽到「海上出現熱帶性低氣壓,有可能發展成颱風」,這時心裡不免開始擔心,原本規劃好的旅行會不會泡湯了呢?
這次我們FUN! JAPAN編輯部就要來為大家詳細解說「日本的颱風」。並整理出旅途中如果遇到颱風時應該怎麼應對,以及事前該掌握的重要資訊,讓大家能安心出遊。
帶您認識日本的颱風,並一併解答常見疑問!

所謂的「颱風」,是指在西北太平洋或南海地區形成的熱帶性低氣壓中,10分鐘平均最大風速達每秒約17公尺以上的現象。
颱風不僅可能會打亂旅行計畫,更可能對日本各地造成嚴重災情。例如2019年的颱風第15號(法西)登陸千葉縣時,強風吹垮了房屋屋頂,並造成大規模停電。同年的颱風第19號(海貝思)則帶來破紀錄的豪雨,導致河川氾濫、土石流與淹水災害頻傳,連交通運輸系統也全面癱瘓,對民眾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。
接下來我們將以問與答的方式,來解說關於日本颱風的常見疑問。
Q1:颱風的編號是怎麼來的?
在日本,每年自1月1日起,日本氣象廳會依照颱風的發生順序編號。第一個形成的颱風就稱為「第1號颱風」,之後依序編號。
此外,即使颱風在過程中一度減弱成為「熱帶性低氣壓」,後來再次增強成颱風,也不會被當作新的颱風計算,而是延續原本的編號。
Q2:日本一年平均會發生幾個颱風?颱風的壽命有多長?
根據1991年至2020年這30年的統計,平均每年大約會形成25個颱風。其中距離日本300公里以內的約有12個會接近日本,實際登陸日本本土的則約有3個。至於颱風的壽命,平均為約5.2天,不過也有例外。例如1986年的第14號颱風壽命長達19.25天,堪稱極為少見的「長壽颱風」,這類型的颱風多半出現在夏季。
※資料來源:日本氣象廳「颱風統計資料」
Q3:日本的颱風主要集中在哪幾個月份?
在日本,颱風的發生、接近與登陸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月至10月之間。春天時的颱風多半在低緯度地區生成,通常往西移動朝菲律賓方向前進;但進入夏季後,開始有更多颱風往北轉,朝日本移動。其中8月是全年颱風最多的月份,也是颱風路徑較不穩定的時期。到了9月之後,颱風通過日本附近的機率變高,也更容易帶來強降雨等災情。
Q4:日本哪些地區最常受到颱風影響?
根據日本氣象廳所公布的颱風接近次數的平均值來看,沖繩地區是全日本最常有颱風靠近的地方,平均每年約有7.7個颱風接近。整體而言,日本南部地區受到颱風影響的機會較高。
例如在九州地區,南部的宮崎和鹿兒島每年約有3.9個颱風接近,北部的福岡、大分和熊本則約為3.8個。愛知與靜岡等東海地區每年約有3.5個颱風接近,而大阪、京都與奈良等近畿地區則為3.4個。
※資料來源:日本氣象廳「颱風統計資料」(1991年~2020年的30年平均值)
Q5: 日本哪些地區颱風較少?
根據與前述相同的颱風接近次數平均值統計,北海道是全日本颱風最少接近的地區,每年僅約1.9個。除了北海道之外,日本偏北的地區普遍也較少受到颱風影響。
像是青森、秋田等東北地區每年約有2.7個颱風接近,新潟、石川等北陸地區約為2.8個,至於廣島、岡山等中國地區※則約為3.0個。而東京、千葉、神奈川、長野等關東甲信地區,以及香川、愛媛等四國地區則大約是3.3個。
※資料來源:日本氣象廳「颱風統計資料」(1991年~2020年的30年平均值)
※此處所說的「中國地區」不包括山口縣,山口被歸類為九州北部地區。
掌握颱風動向!教您看懂「颱風路徑圖」

「颱風路徑圖」是顯示颱風中心位置、強度、進路預報等資訊的圖表,常見於電視或手機APP中,對於確認颱風動向非常有幫助。
日本氣象廳發布的颱風路徑圖由以下五個要素組成,以下說明各符號及其代表的意義:
要素 符號 意義
中心位置 ×符號 目前颱風的中心位置
預報圈 白色虛線圓圈 預測颱風中心可能到達的範圍
強風範圍 黃色圓圈內 風速達15公尺/秒以上的強風範圍
暴風範圍 紅色圓圈內 風速達25公尺/秒以上的暴風範圍
暴風警戒範圍 紅線內的區域 有可能進入暴風範圍的警戒範圍
颱風路徑 藍色實線 迄今的颱風路徑
日本對颱風的等級劃分方式

在日本,颱風是依照和「規模(大小)」與「強度」來分類的。
根據強度的分類如下:
- 強颱風:最大風速介於每秒33公尺以上〜未滿44公尺
- 非常強颱風:最大風速介於每秒44公尺以上〜未滿54公尺
- 猛烈颱風:最大風速每秒54公尺以上
依照規模(大小)來分類:
- 大型颱風:風速達每秒15公尺以上的暴風範圍半徑介於500公里以上〜未滿800公里
- 超大型颱風:暴風範圍半徑800公里以上
颱風對日本帶來的災害與警戒等級

接近或登陸日本的颱風會引發大雨、洪水、強風、巨浪及暴潮等多種災害。特別是近年來,局部地區在短時間內出現劇烈降雨的「局部豪雨」愈來愈頻繁,都市地區因此發生河川迅速暴漲、道路及住宅淹水,以及地下空間被水淹沒等災害。此外,也常發生有人因好奇去查看暴漲的河水而被沖走,或是在淹水道路不慎掉入側溝的事故,因此必須特別提高警覺。
為了保護生命安全,當颱風等災害發生時,要隨時注意氣象廳發布的各種「防災氣象資訊」,包括注意報、警報、特別警報、土石流警戒情報、指定河川洪水預報等,並且密切留意各市町村根據這些資訊所發布的「警戒等級」及避難指示,務必及早採取防災行動。
颱風或大雨時發布的主要警報與注意報

- 特別警報:大雨(土石流災害、淹水災害)、暴風、巨浪、暴潮
- 警報:大雨(土石流災害、淹水災害)、洪水、暴風、巨浪、暴潮
- 注意報:大雨、洪水、強風、巨浪、暴潮、雷
警戒等級與應採取的行動

警戒等級、狀況、提醒採取行動的資訊以及應採取的行動如下:
等級1 未來氣象狀況可能惡化,氣象廳會發布早期注意情報。這時應提高災害意識,做好面對災害的心理準備。
等級2 氣象狀況已開始惡化,氣象廳會發布大雨、洪水、暴潮等注意報。這時應確認自己家中或所在處的災害風險,利用地圖等工具再次確認避難路線與避難場所。
等級3 有災害發生的可能,氣象廳會針對高齡者等族群發布避難呼籲。高齡者與身心障礙者應開始避難,其他人也應視情況做好避難準備或開始避難。
等級4 災害發生可能性高,發布避難指示,所有人都應立即迅速避難。
等級5 災害已發生或迫在眉睫,必須緊急確保安全,生命受到威脅,需立刻採取緊急行動。
※資料來源:內閣府防災資訊頁面及氣象廳。
※由於等級5時避難可能已來不及,請務必在等級4時確實完成避難。
颱風的強度及是否會直接登陸或擦過日本本島,變化難以預測,且暴風雨可能引發二次災害,因此在颱風接近前做好充分準備非常重要。
對於居住在日本的人來說,應確實緊固門窗,檢查緊急避難包,準備足夠的食物與飲用水。颱風期間盡量不要外出,待在室內確保安全。
如果旅途中遇到颱風該怎麼辦?

當颱風接近時,交通工具可能會停駛,觀光設施也可能會停止營業。若在出發前或旅途中有颱風的可能性,及早做好準備非常重要。
透過網站或APP查看最新的颱風資訊!
當颱風靠近讓您對日本旅遊感到不安時,首先要透過可信賴的資訊來源,確認即時的颱風狀況和避難資訊。
- 氣象廳官方網站(提供多語言):能準確確認颱風路徑與警戒等級等最新氣象資訊。
- Safety tips(災害資訊APP):提供地震、颱風等災害資訊的多語言通知,是對旅客非常有幫助的免費APP。
- NHK WORLD-JAPAN:以英文即時提供日本國內的新聞及災害資訊。
颱風期間的移動與交通資訊
當颱風接近時,飛機、新幹線、電車及公車等交通工具可能會停駛或取消班次。出發前務必透過航空公司或大眾運輸的官方網站與APP,確認最新的運行狀況。
即使航班或列車被取消,只要是因颱風造成的停駛或取消,通常可以免手續費辦理退票或調整行程。請務必確認訂票時收到的確認信件,並留意航空公司或大眾運輸的通知,按照指示辦理相關事宜。
外出時的注意事項
颱風接近時外出需特別小心。尤其強風與豪雨常常導致無法撐傘,建議準備雨衣和防水鞋較為安心。此外,避免勉強移動,應持續關注大眾運輸的運行狀況,並依情況彈性調整行程。
飯店與住宿設施的過夜建議
多數飯店提供Wi-Fi,方便隨時查看氣象及交通資訊。颱風當天建議不要勉強外出,可以利用飯店內的餐廳、SPA、健身房、大浴場、游泳池等設施,舒適且安全地度過。若時間充裕,也可提前準備應急食品、避難用品,並確認避難地點,讓旅途更加安心。
日本颱風冷知識:什麼是「颱風銀座」?日本沒有颱風假嗎?

颱風「登陸」
在日本,「登陸」指的是颱風中心抵達北海道、本州、四國、九州等日本本土的海岸。反之,颱風若只是掠過小島或半島,隨即返回海上,則稱為「通過」。
舉例來說,即使颱風接近沖繩,也不會說是「登陸」,而是用「通過」來形容。此外,沒有海岸線的都道府縣,其統計上的「登陸次數」則是零。
颱風銀座
您聽過「颱風銀座(台風銀座)」這個詞嗎?這裡是指颱風經常經過的地區,就像熱鬧的「銀座通」一樣人潮洶湧。具體來說,沖繩、九州、四國和近畿地方有時會被稱為「颱風銀座」。
日本人颱風天也會上班!?
日本幾乎每年都有大型颱風接近或登陸。尤其在九州和沖繩,颱風被視為夏季的「日常」,但日本基本上沒有「颱風假」這個制度。
勤奮認真的日本人即使遇到颱風,也常常照常上班。有些人甚至會預先考量電車停駛的情況,提前一天住在公司附近的飯店。
不過,近年來「與其勉強外出,不如優先考量安全」的觀念逐漸抬頭,工作方式和思維也正慢慢改變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