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四季各有風情的美麗景色、美味的料理,以及充滿魅力的觀光景點,是日本吸引人之處。然而,日本的夏季比想像中還要悶熱潮濕,特別是在六月到九月之間,對於不熟悉氣候的旅客來說,出現「熱中症」(中暑)症狀導致身體不適的情況並不少見。若在難得的旅途中身體出狀況,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事。不過,只要掌握正確的知識與預防方法,就能有效避免中暑的發生。
本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,介紹中暑的症狀與危險性、旅途中可進行的緊急處理方法、預防的重點,以及推薦的實用用品。為了讓即將展開的旅程更加安心舒適,請務必參考看看。
※如透過本文介紹購買或預約商品,可能會有部分銷售額回饋給FUN! JAPAN。
日本的中暑現況與課題
因中暑導致的死亡人數與緊急送醫情形

近年來,由於酷暑的影響,日本中暑所造成的災害日益嚴重。特別是在七月至八月期間,高溫日持續不斷,每年都有許多人因中暑被緊急送醫。
根據總務省消防廳的資料顯示,2024年約有超過九萬人因中暑被緊急送醫。倒下的情形多半發生於家裡或戶外工作期間,且不乏導致死亡的案例。由於這種情況可能會因氣候變遷進一步惡化,整個社會都需採取應對措施。
資料來源:令和6年(5月至9月)因中暑造成的緊急送醫情形(總務省消防廳)
什麼是「中暑警戒警報」(熱中症警戒アラート)?
中暑警戒警報(熱中症警戒アラート)是由環境省與氣象廳共同發布的資訊,會在預測中暑風險極高的日子發布。自2021年起開始全國推行,當暑熱指數(WBGT)達到33以上時,便會發出警報。
此項警報會透過電視、智慧型手機、氣象廳網站等多種方式廣泛傳播,發揮提醒作用,促使民眾採取具體的預防措施,例如避免外出或運動,並頻繁補充水分等。
資料來源:什麼是中暑警戒警報(環境省)
中暑的症狀有哪些?若不處理會有危險!

中暑是指在氣溫或濕度較高的環境中,人體的體溫調節機能無法正常運作而引發的症狀,若未及時處理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若忽略初期的輕微症狀,有時會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迅速惡化並使病情加重。在此,我們將詳細說明中暑在不同階段的症狀變化,以及特別需要注意的族群。
「熱中症」的症狀依嚴重程度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:
- 第一階段:輕微症狀,例如頭昏眼花、暈眩、肌肉抽搐、大量出汗等
- 第二階段:出現劇烈的頭痛、噁心、極度疲倦,且難以自行補充水分的狀態
- 第三階段:出現意識障礙、抽搐、無法行走,有時甚至會倒下,進一步發展成危及生命的嚴重症狀
這些症狀若未妥善處理,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惡化,因此及早察覺並採取對策非常重要。
來源: 預防中暑!(厚生勞動省)
嬰幼兒與老年人面臨致命風險的可能性較高

其中,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嬰幼兒與老年人等無法有效調節體溫的年齡層。嬰幼兒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成熟,容易受到外在氣溫的影響,且難以自行表達冷熱,因此發現異常時可能已太晚。
而老年人則因出汗量較少且不容易感受到口渴,往往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就出現脫水或中暑的情形。
由於嬰幼兒與老年人中暑後容易演變為重症,最嚴重甚至可能危及性命,因此特別需要周遭人的關注與環境上的調整。
中暑有沒有治療方法?急救處置該怎麼做?

在日本旅行期間,由於觀光或交通移動等活動常讓人在戶外停留較長時間,因此容易忽略自身身體狀況的變化。尤其是在夏季旅行時,強烈的陽光與高溫高濕的環境會對身體造成相當大的負擔,有時甚至會在陌生的地方突然出現中暑的症狀。為了應對這類情況,事先了解可立即實施的急救處置方法非常重要。以下將依步驟說明當自己或同伴在旅行途中發生中暑時,該如何應對處理。
立刻移動到涼爽的場所
首先,為了保護身體免受高溫影響,應立刻移動至涼爽的地方。像是樹蔭下、設有冷氣的室內設施或建築物旁的陰涼處都是不錯的選擇。在觀光地點的話,也可以考慮進入咖啡店、便利店或車站大堂等地方。若是在中暑初期階段,僅僅是移動到涼爽的場所,有時就能穩定身體狀況。
鬆開衣服並讓身體降溫
移動到涼爽的場所後,接下來要做的是幫助身體降溫。可以鬆開衣物,讓空氣流通,並將冰冷的水瓶或保冷劑放在腋下、脖子後方、或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處進行冷卻。在旅行中,許多地方會有販售冷飲或冰塊的攤位,因此也可以靈活運用這些物品來幫助降溫。
補充水分和鹽分
中暑時,不僅要補充水分,還需要補充隨著汗水流失的鹽分(電解質)。最好是能飲用口服補給電解質或運動飲料,如果沒有這些,也可以分別飲用水和補充鹽分。在旅行期間,通常可以在自動販賣機或便利店輕鬆購得,事前準備以防萬一會讓你更安心。
呼叫救護車
如果出現意識模糊、對呼喚沒有反應、劇烈嘔吐或抽搐等重症跡象,應立刻呼叫救護車。若在旅行地點對呼叫救護車感到不安,可以請周圍的人或酒店的工作人員幫忙。不要猶豫,馬上撥打119,並盡可能準確地告知位置與情況,這將是保命的關鍵。
防範中暑的方法及應注意的要點

中暑是可以透過正確的知識和一些小小的預防措施有效避免的,尤其是在炎熱的季節,外出、旅行或運動時,事前做好防範是非常重要的。以下將介紹三個基本的熱中症預防要點。
充分補充水分
經常補充水分是預防中暑的基本要素。應該在感到口渴之前就開始少量多次地補充水分,而不是等到口渴時才喝水。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後、外出前後以及運動中或運動後,都應該積極地補充水分。另外,含有酒精或咖啡因的飲料有利尿作用,並不適合用來補充水分。
補充鹽分
當我們流汗時,體內的鹽分(鈉)也會隨之流失,因此除了補充水分外,適度地補充鹽分也是必要的。尤其是在大量流汗的情況下,使用含鹽飲料、鹽錠或鹽糖等產品會非常有幫助。但是過量攝取鹽分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,因此要注意保持適量。
穿著吸汗透氣的衣物
衣物的選擇對預防中暑也有很大關係。應選擇具有良好吸汗性和透氣性的材料,顏色則應選擇不容易吸熱的白色或淺色系,能更有效地幫助散熱。此外,使用帽子或遮陽傘避免陽光直射也很重要。在旅行或外出時,應選擇容易穿脫、能夠幫助調節體溫的服裝。
防止中暑的推薦降溫用品
為了有效預防中暑,除了補充水分和穿著適當的衣物外,巧妙地使用降溫用品也是一個有效的措施。無論是外出、旅行還是通勤、上學,都有許多方便的降溫用品可以隨時使用。以下介紹一些特別受歡迎的降溫用品,若對商品感興趣,歡迎點擊以下連結查看詳細資訊。
身體濕紙巾
在流汗後,使用身體濕紙巾可以迅速清潔皮膚,同時藉由冷感效果幫助降低體溫。選擇含薄荷成分的款式,清涼感會持續更長時間。將其常備在旅行包或口袋中,它將成為你戶外活動的好幫手。
遮陽傘
遮擋陽光的遮陽傘能顯著降低體感溫度,特別是在夏季外出時非常有效。選擇具有抗UV的遮陽傘,能減少對皮膚的傷害,並給人清涼的視覺印象。如果選擇摺疊型,則更方便攜帶,非常適合旅行使用。
頸掛式降溫器
頸掛式降溫器直接對頸部進行冷卻,冷卻效果顯著,是預防中暑的好幫手。最近有些無需電源、可重複使用的PCM材質降溫器,或是可透過USB的電動降溫器也非常受歡迎。由於頸部後方有大血管,使用這種商品能有效幫助降低體溫。
涼感毛巾
需用水打濕並擰乾的「涼感毛巾」,在夏季外出或運動時必不可少。將毛巾掛在肩膀或頸部上,能緩緩地帶走熱氣。可輕鬆摺疊收納、不占空間,非常適合旅行使用。
Comments